《点亮人生,友善先行》-主题班会课活动方案

                                     杜  柯
一、设计思想
        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谁都希望自己碰到的人是友善的,也都希望身处一个友善的社会。友善是待人心平气和,谦虚有礼,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咱们中国人讲“行善积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与人为善,是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也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道德纽带,更是维护健康良好社会秩序的伦理基础。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是对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无论身处哪个阶层、从事哪个行业,友善都是公民应当积极倡导的基础性的价值理念。
二、教学背景
        最近一段时间班级连续发生了几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监护人之间、学生与科任教师之间的不愉快事件。目睹了学生对同学、老师甚至父母的极其不尊重、不友善的态度而设计了本次班会。目的是教育他们明白: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让学生从身边做起,做到友善待人,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友善的品格,学会友善对待他人之道;
       2.培养学生关于“友善”的良好品格;
       3.使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育法、体验式学习法、情感交流法。
五、教学准备:
        1、视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解读》。
                          《无名英雄》。
        2、多媒体。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导入:我来猜一猜。
教学行为1:Ppt显示《六尺巷》的故事前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如果两家人都互不相让会发生什么?
教学行为2:展示《六尺巷》故事的结局,学生思考:张、吴两家人的做法体现了两家人的什么品质呢?
教学环节二:什么是友善?
教学行为1:刚才的《六尺巷》故事可以说给我们很好的展示了什么是友善,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是友善呢?
(请2-4位同学谈一谈关于友善的认识。)
          教师总结: 同学们,对友善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可能这些看法还不够成熟和完整。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解读》可能会对友善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行为2: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的解读》再次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友善?
(请4-6位同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谦虚有礼                       爱心      
 
对他人     伸出援手            对社会                对自然界      和谐共处
 
                 推己及人                       善良
教师总结:
        友善有改变人的力量。友善就像春风化雨,它丝丝渗进人的心里,使弱者感到力量,使悲哀者感到振奋,使有缺点的人自觉地向往着进步。在一种和谐与温暖的氛围中,友善者与他人握手漫谈,态度真诚而庄重,声音轻柔,话语中透着人性的关怀和体贴。
        友善是心平气和的与别人探讨问题,友善是在别人遭遇到困难时你伸出的一只手,友善是对陌生人的一个微笑,它表明一个人胸怀的宽广,体现一个人精神境界的纯净高尚,友善是光明与和平的使者!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友善,是一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前提;爱群、利群、乐群,是社会风气良好的重要标志。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对人友善,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教学行为3:教师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 
教学环节三:我们需要“友善”
教学行为1:观看泰国公益广告《无名英雄》,学生观看的同时认真观察该故事的主人公都做了哪些友善的事情,最后他收获了什么?
(请3-5位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在当今的社会之中,无论你个人能力有多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必须要与他人合作。那么,要使合作更加紧密有效,就需要合作双方或多方不仅有良好的合作愿望,还要有良好的合作态度和行动。此时,人与人之间能否友善相待、友善合作就变得非常重要。因此,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友善是每一个现代人能否顺利进入公共社会、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开展社会合作的一个基本道德前提或伦理条件,也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因此,我们需要友善。
教学行为2: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平时与同学交往中有没有不友善的行为呢?
 (请5-8位学生交流)
        教师总结:友善,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虽然,我们常常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友善的人,然而,往往一些时候我们自己做的就不够友善。因此,我认为只有自己做到了友善,他人才会更加友善。这也是我们需要友善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怎么做到“友善”?
教学行为1::刚才,同学们看到了不少我们同学间不友善的行为。那么,同学们在平时的同学间交往中如何做到友善呢?
(学生自由讨论2-3分钟,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归纳:
        一要:理解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特点,不同的成长背景和生活习惯,所以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如果能互相理解尊重,大家的关系就容易融洽,也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二要:以诚相待。人与人的交往,最重要的就是真诚和善意,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口是心非,虚伪傲慢的人是难以有朋友的。 
        三要:宽容谅解。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我们周围的同学。都还处于成长的阶段,处理问题常会有很多不妥之处,在许多问题上同学间也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要求我们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相互谅解,就不会导致敌意。 
        四忌:说长道短。同学间相处要谨言慎行,在背地里说长道短,这是同学间最忌讳的事情。正确的做法是,自己不传,不说。听到别人说,要认真分析真伪,不要轻信及盲从。   *
        五忌:说话伤人。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要自觉培养尊重别人的能力,讲话应温文尔雅,讲究语言美,忌自以为是、出言不逊、恶语伤人
教师总结:
        友善,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一个人可以对朋友、同事、家人友善,但对于陌生人却往往不然。因此,友善,是比友谊还要广泛的社会学范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推己及人,广具爱心,这才是友善的理想境界。当代社会是人际交往频繁的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随着社会服务行业大大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更多的与人交往的机会。今天我们提倡友善,眼界和心胸无疑应该更宽广。人类已经进入新的世纪,我们不仅要友善地对待人们,还应当友善地对待自然界。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谈得上共同发展、谐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教学环节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友善”
教学行为1:感悟传承
        ① 写下你对友善的感悟。
        ② 为友善写一条宣传语。
(教师交流几篇学生的感悟或者宣传语,并总结)
教学行为2:学会友善
1.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
2.每天原谅一个伤害你的人,让痛苦的能量到你这里为止,做“痛苦的终结者”;
3.每天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
4.当别人让你感到不愉快时,尽量去理解他,试着去了解他的苦衷;
5.为别人的成绩鼓掌,而不去嫉妒;
6.每天写出一个令你反感的人的一条优点.
教学环节六:结束语
        友善是阳光照耀美德的生成, 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它是公民维系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每个公民的要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