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二中班主任云南培训工作总结


2014年7月22日至7月31日,温江二中教育集团组织了60名老师参加了成都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班主任暑期培训。


此次培训是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对中小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班主任原有知识与能力的不足而安排的。培训突出班主任在教育变革中的能力建设,努力使班主任成为一名优秀专业人员和实践者;此次培训更是温江二中的发展在进入一个瓶颈期而寻求新突破的关键时期组织的教师系列培训之一。
培训目的:追求“专业+特色+有效”。

一是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培训目的;二是结合温江二中“一校一品”工程的深入推进与“孝·亲”特色文化育人的师资队伍建设为目的;三是采用最有效的培训模式和最适合一线教师的教育研究方式进行培训。

培训模式:实施“清+洗+晒”研修模式。
第一步,界定真实问题;第二步,通过互动,去除旧的观念与技术或建构新的观念与技术;第三步晒出真实的实践与同伴分享。
现将培训工作以培训内容的安排为序总结如下:
一、道德的起源与教育的关键期
在开班典礼上,温江二中教科室主任唐应树为参培学员提出了以下五条要求:
一是“放下”。要求学员放下工作和家庭中的“杂事”,排除干扰,集中精力认真学习。
二是“转变”。转变角色,当好学生。
三是“感悟”。教师要学会从成功中“悟出”成功之道,激活智慧,激发工作热情。
四是“合作”。在教学中学会与自己合作,学会小组合作,学会与导师合作。
五是“期盼”。期盼专家的指导,期盼学员学有所得。
在开班典礼上,邓达教授详细分析了中西方对道德起源的认识,并详细分析了教育的关键期:
2岁是语言养成的关键期;
5岁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
初中阶段是性教育的关键期;
初中阶段是公民教育的关键期;
高中阶段是“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教育最容易形成量变到质变,非关键期的教育,只能形成量变,很难形成质变。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教育关键期的教育。

二、行走在公民教育的路上
温江二中省级教育科研课题《以综合实践活动课为载体培养高中生公民意识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主研教师何汝兵老师作了题为《行走在公民教育的路上》的专题讲座。

何老师就公民的含义,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公民教育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我校“参与式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课题研究的成果,给大家做了详细的报告。在介绍世界各地的公民教育情况中,下列公民教育的要求对我们开展公民教育有很好的启示:
法国公民教育提出“公民能力和与人共处”的基本要求;
美国公民教育强调培养“负责任的公民”;
新加坡强调“公民素质是立国之本”——技术上依赖西方,思想上固守东方;
台湾公民教育中开展的“垃圾不落地运动”等。
在介绍我校公民教育课题成果时,介绍了“七大认识成果”,“九大操作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深入推进了我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深入推进“孝·亲”特色文化育人
温江二中教科室主任唐应树作了《深入推进“孝·亲”特色文化育人》的专题讲座。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总体目标:培养有孝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校本化了的“孝亲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体,四维,十大行动指南。
“孝亲教育”特色培育的基本理念: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
“孝亲教育”特色培育的基本途径
1.加强硬件建设,营造“孝亲教育”氛围
2.加强理论探索,“孝亲教育”形成科学系列
3.加强实践活动,“孝亲教育”专题活动常态化
4.加强师资培训,使特色培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孝·亲”特色文化育人是学校20多年传承下来的育人方式,是温江二中正在推进的“一校一品”工程。班主任是深入推进“孝·亲”特色文化育人的核心力量。

四、“孝·亲”教育叙事研究
此次班主任培训的重点就是“叙事研究”科研方法的培训和“孝·亲”教育叙事研究的展开。邓达教授为学员主讲了《班主任教育叙事研究》。邓教授认为,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叙事就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学就是一种交往,交往就有故事,教育教学就是用叙事的方式来表达,传给学生知识和价值观。教育叙事起源于北美国家,中国古代的《论语》也属于教育叙事。
邓教授把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四点:
1.教育叙事研究是质的研究;
2.教育教学的行动者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主体;
3.教育叙事研究是事实性研究、情景性研究、过程性研究;
4.教育叙事研究是反思性研究。
教育叙事的写法有以下四项基本要求:
1.必须是真实的教育事件。
2.要有问题性。问题的产生,问题的解决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投入后的效果分析以及方法的调整等。
3.写作方式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
4.完整的叙事中要有一个照亮整个文章的主题。
邓教授在教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案例与培训学员们一起互动。学员们与教授一起分析教育故事,发表处理问题的方法,教授进行点评,给出参考办法。大家在发言中,对教育中的问题案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的《“孝·亲”教育叙事研究——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特色文化育人范例》就从邓教授的培训中开始孕育。
《“孝·亲”教育叙事研究——成都市温江区第二中学校特色文化育人范例》共分为导论篇、理念篇、实践篇三个部分,其中实践篇在六位博士的指导下,培训的教师们自选题目,从“‘孝’行于潜移默化”,“‘亲’涌动于师生之间”,班主任的智慧与成长三个方面写出了精彩的教学故事30篇。
教育叙事研究,是非常适合一线教师的研究方式的教育科学研究。讲自己的故事,叙自己的精彩,在感动自己的过程中感动他人,在共同感动中探索教育的规律,在实践与反思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们的探索在继续,我们在讲“孝·亲”教育故事之后,进一步探索“‘孝·亲’教育的理念”,反思我们“行走在‘孝·亲’特色发展的路上”。
“孝·亲”教育叙事研究,推进了学校“一校一品”工程的深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必将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精彩讲座美不胜收
在这次培训中,云南师范大学教授芶顺明为我们带来了题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谈班级管理规范与艺术》的专题讲座。芶教授讲的“做中学”的学习金字塔,启迪了我们对学习效率的思索;班级管理中的人权意识,使我们反思目前班级管理的“度”的问题;学生“自主管理”中“管”与“引”的结合对我们有新的冲击等等。
云南省特级教师周丽蓉老师为我们做了题为《德育是一种唤醒》的精彩讲座。周老师讲到,作为班主任教师,要“以梦想的名义仰望幸福”,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班主任工作是“用智慧的教育”,用班主任的智慧“唤醒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角色意识”,“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周老师还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说,“教师是手艺人,手艺人就要守住手艺”(易中天语)。用周老师的话说,不要“自废武功”。
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李辉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心理放松讲座。李辉老师结合自己当农民,当工人,当教师,从住牛棚到参加高考,成长为一名大学教授,发展为云南省“心理督导师”的经历,为我们提出了四点建议:
1.调控刺激,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2.调整需要,要争取赢,准备输;
3.调整行为,思路决定出路;
4.寻求支持,不要一个人在战斗。
这些老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启迪我们去思考人生、思考生活、思考工作,思考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

六、结束语——有趣的结业典礼
短短几天的培训,很快就结束了。我们来到云南民族中学参观考察学习,并举办了有趣的结业典礼。
云南民族中学副校长朱继辉校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他是一位来自傈僳族的教师。他为我们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学校讲求民族融合,实施双语教学,讲求民族公平、公正。我们深感民族中学的的发展,为我们的发展起到许多示范作用。
在结业典礼上,邓达教授做了全面的总结并承诺跟进指导,促进温江二中,温江二中集团校的持续发展。
我校学员李波老师、李军老师、胡斌老师、诸雅丽老师、王松林老师做了精彩而有趣的发言;教育集团校吴海燕老师代表永盛实验校、金马实验校做了精彩的发言。
最后,我以吴老师对这次培训总结发言中的三个词来结束全篇:
感谢、丰收、幸福!
感谢——感谢田教授为我们做的完美的后勤服务与专业的学术指导;
丰收——我们满怀期待而来,我们怀揣满意而归;
幸福——学习是幸福的,学做幸福的老师更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