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曾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遇见一本好书,就是遇见可期待的未来;遇见一本好书,就是看见理想的未来;遇见一本好书,就能创造就在当下的未来。本期推送寒假我校青年教师们有幸遇见《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三),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老师们的感悟与收获吧!
读书心得(一)
初中数学 杨 翠
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是指在阅读和理解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已有的信息和背景知识,通过对文本进行推理和推断,去揭示其中的隐藏意义和深层含义。这种推断不仅仅是对字面意义的简单理解,更是对作者意图和文本背后思想的探索。
理解是学习者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帮助学习者从字面意义上抽离出更深层次的主题和观点,增强对文本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揭示作者的隐含意图和文本背后的思考,因此需要学习者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教师正确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和评估文本中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和假设,才能够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理解。
因此,在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应该加强对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的培养和提升,以便更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并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见解深度。
读书心得(二)
高中物理 王亚丽
课改理念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如何培养?深度学习如何开展?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被这些问题吸引了,这不正是我教学工作一直以来的困惑吗?这些疑问吸引着我去阅读这本书。本书的内容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即“理解”“逆向设计”“实践智慧”。本书对“理解”在概念和实践上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和解释,让我们知道理解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而是包含解释、阐述、应用、洞察、深入、自知六个侧面。“逆向设计”认为最好的设计就是“以始为终”,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关注学习期望,然后才有可能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行为。“实践智慧”即本书最可贵的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书中案例、模版、评价工具都经过了不断的实践研究和开发,凝聚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性的借鉴意义。
读书心得(三)
初中数学 汪元刚
我读了美国教育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中的理论,为我在教学上解答了许多的困惑,而其中实例和操作又为我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实践的可能。这本书提出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和方法,倡导不灌输学生零散、学了不会用的知识,使教学致力于发掘大概念,帮助学生获得持久、可迁移的理解。
我认为教师在考虑如何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努力思考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关注学习期望,产生适合的教学方式,总的来说就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这个概念和方法对于今天我们为追求有意义、有效果的教学设计以及思考和寻找教师教学行为转变的路径颇有启迪。书中对“理解”的概念和实践也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阐述和解释,提出了衡量“理解”的一个基本指标是能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并探讨其在课程、评估和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就是综合应用,而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
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教师阅读是我校青年教师成长学院的主题活动之一,未来我们还将开展更加丰富的读书活动,让老师们以书为友,以书聚友,在不断的文化积淀中点亮自己、温暖他人。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2_9778.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3_1673.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3_3684.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3_5130.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3_7337.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3_9163.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4_1399.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4_2698.jpg)
)/images/uploadfiles/202403/20240312150344_42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