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述利来源:发表时间:2024-07-04阅读次数:23014
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业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温江二中生物教研组自2021年起以“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研究为抓手,按照“现状分析→理论学习→实践探索→推广应用”的路径持续深入实践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高品质发展。
一、分析现状,找准问题
2021年,《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组以问卷调查和师生访谈的方式了解了我校生物作业设计和实施现状,发现我校部分生物教师对作业的整体功能认识不足,普遍缺乏理论指导下的作业设计和实施能力;教学中普遍用现成的教辅布置作业,学生的作业负担偏重,作业形式单一,作业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学生作业的质量偏低,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发展缓慢。
二、多方学习,理论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生物教研组以课题组成员为主体,生物组教师全员利用教研时间和各种机会多方学习,找寻作业设计的理论依据:精读《生物课程标准》,厘清核心素养下学业发展质量具体要求;反复研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生物作业考什么、怎么考?研究“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种类型的作业来适应不同智能学生发展的差异化需求;研读著作《重构作业》《透析作业》,确定差异化作业的五大要素和四个板块;参加市区校级关于作业设计的相关培训,学习借鉴作业设计的先进经验。
三、实践探索,不断优化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和学业质量发展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责任心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为目的,综合考量作业的内向、纵向与横向的多维结构,确定差异化作业的目标、容量、难度、结构和类型,以选编、改编、创编为主要手段,设计和实施差异化作业。
四、推广应用,助推成长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生物差异化作业设计与实施》课题组在经过深入的实践研究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可观的研究成效。课题组教师的认识成果在各级论文评选中获得优秀等级;课题组的两个阶段性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成都市小课题研究二等奖和温江区小课题研究一等奖;老师们在各级平台中交流并汇报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操作成果参加四川省作业设计大赛并获得省二等奖。教师们将自编的作业设计册投放给学生使用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效地提升了不同学习风格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科研兴校、学术强师”。长期以来,我校极力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参与的教育科研环境,扎实开展各类教育教研活动,让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成为创新实践的研究者、参与者,不断深入推进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为期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还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真正实现了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课题组将继续深耕细作、学思并用,聚焦真问题、开展真研究,更加扎实、高效地走好课题研究的每一步,为书写温江二中教育创新辉煌篇章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