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的“加·减·乘·除” ——温江二中青年教师成长学院活动纪实

三月,春回大地万物苏,柳池旁的桃李园桃花李花争相斗艳,美丽如画的校园生机盎然。作为学校未来发展的希望,青年教师是一支充满活力,思维活跃,朝气蓬勃的力量。为打造一支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的青年教师队伍,温江二中青年教师成长学院于2022年3月19日下午特邀学校教育研究中心唐应树主任在学校阶梯教室为青年教师们做了题为《教师阅读的“加?减?乘?除”》的专题讲座。在季校长带领下,学校行政共同参会。

 

读书:生活分享

读书就是在读海、读山、读人、读社会,更是在读情感、读生活、读文化、读世界,阅读可以悟出人生的真谛,使人生丰富而有意义。为了让青年教师们了解广泛读书的意义和价值。讲座伊始,唐主任用幽默的语言和在座的青年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有趣的读书人生,从《毛泽东选集》到《中国历代通俗史演义》再到《诗经》《尚书》《尔雅》等无不涉及,令在座青年教师连连称赞。教师专业性的养成需要大量的读书积淀,唐主任还建议在座青年教师多读一读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书籍,让阅读更有深度。

读书:价值取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呼吁:“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取决于此。”唐主任提出教师阅读应该要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为目的,让阅读融入日常工作和学习,并为青年教师指出了职业发展的路径:从新入职教师到合格教师到骨干教师再到学科带头人最后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其中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就是过好“课标、教材与学生考试”关、学生管理关、教法和学法关、做家长工作关这四大关。唐主任并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了做好家长关的内涵以及具体做法,实操性很强,赢得了在座教师的阵阵掌声。

读书:加·减·乘·除

有所成的人都有一个疯狂的读书经历。唐主任在讲座尾声提到读书要做加法——学会疯狂的量的积累;读书要做减法——学会去粗取精,领悟道理;读书要做乘法——学会基于问题和需求出发,做专题阅读;读书要做除法——学会“空杯心态”推动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

此次的青年教师讲座,一方面体现了学校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对青年教师成长的方法指引。相信青年教师们定能静心阅读,用心实践,找到清晰的自我定位,让阅读成为走向专业的重要途径。

教师心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唐主任最开始就讲到了这个观点:读书+实践=智慧。唐主任从分享自己的读书生活开始,娓娓道来,结合自己的生活,生动地向我们阐释了教师该如何从读书中汲取智慧,提升专业素养。教师的一生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过程,唐主任给我最大的启发,即他能将读书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先做好量的积累,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年读20本书,并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在反思中成长,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但反观自己,读书量少而不精,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禁惭愧不已。我也将先从“做加法”开始,重启读书生涯。     

                                             -----高中语文组  张连丽

 

 何其有幸,能聆听唐应树主任精彩的报告。静言思之,泰戈尔的一句话始终萦绕在我耳畔:“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这是一场直抵人心的报告,唤醒了我沉寂已久的那颗渴求读书的心。

唐主任与读书从小就结缘,他爱读书,读书也爱他。他从读书中收获更高远的思想、更深刻的灵魂、更精彩的人生。感动于他周末仍在学校读书的情怀;感动于他以读书为傲的态度;感动于他兼容并包的读书理念。这些都激励着我们青年一辈笃行。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读书,因为我们所提升的每一点都将成倍作用于学生身上,而这,是我们神圣的天职。

与书香永伴,腹有诗书气自华。

                                             ----高中语文组   唐荣滕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听了唐主任的《教师阅读的“加”“减”“乘”“除”》分享,头脑中不由浮现出了这两句古话。一个小时的讲座可能很短,唐主任的分享却让人震撼,使我彻底“路转粉”。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唐主任39年的工作读书之路,成就了他今天的才华,也启迪了他的学生,影响着教育同仁。所以,人生也没有白读的书,你走过的路,看过的书,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你的言行举止,影响着你的未来生活。

“听君一席话”,我忽然想到,读书——只要会认字的人都会的一种行为,真的有多少人“会读书”呢?学生会读书吧,但却屡屡有学生在课上看言情小说或恐怖类小说;阅读了老师的指定书目,却道不出个所以然。学生如此,大人亦如此,甚至于老师也会如此。其实,读书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技能,并非人人都会。像唐主任,为什么能记忆清晰,为什么能口若悬河,是因为他有读书笔记本,能知识溯源;是因为他有思考,有“鲁宾逊式”的比较记录,能知行合一,高效工作;是因为他对自己有要求,有阅读目的,能广泛而专业的阅读。一言以蔽之,腹有诗书气自华。把“诗书”装进腹中的技能,或许我们可以向唐主任学习,只有我们老师会了,才能教会或者影响我们的学生。

高尔基曾说:“读一本好书,相当于和无数个智者的交谈。”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读书和不读书。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书中的世界却是无限的。人一辈子持续的读好书,相当于和古今中外顶级的思想家做朋友,他们能带领我们达到我们本身不能达到的地方,经历我们本身不能经历的悲欢离合,一辈子能活出几辈子的精彩。如果我们不读书,就只能囿于生活的圈子,被自己不知道和未经历的东西所限制,过着平直的一生。所以,人不能不读书,也不能只读一两种类型书,更不能不加选择的胡乱读书,更更不能没有思考的读书。

网上流行一句话“我们知道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因为,知道和做到是有区别的。我们都知道读书是成本最低的一种修行方式,不过光“时间”一项就能打败很多成年人,包括我们老师。唐主任给出的解决方式是碎片化的阅读。其实大家也都懂,却还是无法实践或者无所得,真正的困难在哪里?我想,其实就是在“做到”上,缺了计划表和读书笔记,只有认知越清晰,行动才会越坚定。

   最后,用唐主任的话做一个总结:读书,强在做加法,量的积累是基础;妙在减法,“悟”性出智慧;巧在乘法,专业阅读有质的飞跃;根在除法,空杯才能海纳百川。本次分享于我而言,不啻与“名师指路”。愿读书人都能达此境界!

                                                                               -----高中历史   陈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