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成功教育‘学本课堂’教学大赛”决赛(二)——高中生物学科

“学为中心”理念指导下,基于省级科研课题“青少年核心素养发展的普通中学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研究结题阶段“成果验证 成果推广”的工作要求,我校大力推进“三学一场”理论探索与成果验证,加快构建“学本课堂”校本特色实施路径,搭建校内课堂教学研究展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全校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建设学科高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深度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彰显“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办学理念,创建“学为中心”、班改配合课改、特色鲜明、体验成功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我校于108日至1129日举行“温江二中第十七届成功教育‘学本课堂’教学大赛”预赛活动,并于125日至1215日举行“第十七届成功教育‘学本课堂’教学大赛”决赛活动。

本期推出“第十七届成功教育‘学本课堂’教学大赛”决赛——高中生物学科。

 

 

情境导向探新知  概念教学浸素养

春种梦想,夏育成荫,秋实可掇,冬孕希望。十二月,是希冀,更是美好。126日上午,高中生物组以“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研究”为主题在成功教育课堂大赛上展示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课。本次赛课活动分为三个环节,环节一是吴觐宇组长进行课前陈述;环节二是王海涛老师呈现课例展示;环节三是高中生物各备课组组长评课、议课。

 

活动伊始吴觐宇老师围绕《基于情境创设的高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研究》作课前陈述,吴老师从情境创设、概念教学以及两者结合如何进行教学案例开发三方面进行阐述。在情境创设方面吴老师谈到应考虑情境的合理性、真实性以及社会责任感,不能只是堆积新情境,如果无法和学生的前置学习有关联,反而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在陈述过程中吴老师还呈现了本组多位老师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中的不同类型情境,为大家打开思路。在概念教学上吴老师谈到需要把握课堂大概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模型、概念含义等,为教学打开新思路。


 

随后是王海涛老师的展示课。王老师首先从国家时政热点出发,引入真实情境“碳达峰、碳中和”,目的是使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哪些措施可以实现碳中和。整节课利用碳中和情境贯穿知识点,逻辑思维缜密,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王老师将原有情境构建的概念进行迁移应用,基于国家大方针政策下的建立“蓝碳生态系统”——以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合理调动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击破本堂课的重难点,以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知识点的理解。本堂课学生积极性高,活动丰富,学生参与度高,真正实现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接着高中生物教研组分三个备课组进行总结点评。高二备课组涂老师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情境应用的适切性,这种适切性体现在真实:以生活真实出发,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体现在适当:以一个大情境嫁接一个小情境,贯穿全课堂,在不增加学生知识负担的同时,又能适宜将课本知识用于实践。体现在深度:本堂课在模型构建、应用模型、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层层挖掘知识难点,不过分纠缠于细枝末节,而是重在重要概念的建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一备课组康老师以及高三备课组余老师给予本堂课充分的认可。他们认为本堂课在教学设计中真正进行深入衔接,任务明确,能够将一些零散的生物知识结构化、概念化,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授课教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性评价,及时解决了学生生成性的问题,使课堂学习真实的发生。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不仅是学生的事,教师的教也会伴随着学生的学而不断进步,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比赛,更是师生之间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