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
秋末冬初,叠翠流金,
半期考试已悄然落幕。
无论孩子成绩如何,
都希望您能理性看待,
和孩子一起打败问题。
一、正确看待考试成绩:成绩只是学习的一个阶段性反馈
半期考试只是整个学期学习的一个阶段性反馈,并不能完全代表孩子的真实能力和潜力。因此,家长应当把考试成绩视为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一个工具,而不是对孩子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关注孩子的进步:比起“大吼大叫要成绩”的家长,孩子更喜欢的是“真心相信自己的家长”,与其过分关注分数,不如多关心孩子是否在某些科目上取得了进步。哪怕成绩没有达到预期,但只要有进步,就值得肯定。
2.避免与他人比较: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节奏和能力,拿自己的孩子去跟别人比较不仅是对孩子的不公平,还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阻碍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你看看别人……”这是孩子最不喜欢听到的话,如果你要用榜样引导孩子进步,也请先分析自己孩子的闪光点之后再说。
3.不要情感绑架孩子。“考得这么差,你对得起我们吗?我们天天辛苦工作挣钱,还不全是为了你……”这样给孩子的感受是家长照顾自己心不甘情不愿,“全是为了你”这个责任太大了,孩子承担不起它带来的压力。
二、与孩子沟通时应注重方式,避免给孩子过度压力
成绩出来后,许多家长会迫不及待地问孩子:“你怎么考得这么差?”“为什么没考好?”这类责备型和质问型的发言很可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面对考试和成绩,家长应先尽可能克服自身的焦虑,做好心态管理,稳定情绪,才能给到孩子需要的理解和支持。
家长可以这样做:
1.亲子作业促和谐:在和孩子谈成绩之前,可以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特别时光”的亲子作业,比如去公园散步、一起做一道美食、拍一张照片……这既可以让家长稳定情绪,也可以帮助孩子回归到一个良好的状态。
2.先倾听,后反馈:与孩子沟通时,先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对考试的看法和感受。孩子可能会有自己的解释,例如题目难度大、考试当天状态不佳等。先倾听再做出反馈,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3.使用积极语言:避免说出让孩子感到挫败的语言,如“你怎么这么笨”。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这次虽然有些失误,但下次一定会更好”“你在某些题型上有进步,继续加油!”
三、帮助孩子进行考试反思,而不是指责
成绩不理想时,很多孩子会产生自责情绪,甚至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家长的引导在此时尤为重要。与其批评孩子,不如帮助他们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反思,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
家长可以这样做:
1.引导孩子自我总结:与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会出错,是因为知识点不熟悉,还是因为粗心大意?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说说,哪些题是答得不错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方面(上课听讲效率、作业完成效率、改错情况、时间的合理安排等等)做得好,才保证了这些题做得好。
2.制定新的学习计划:根据这次考试的结果,和孩子一起调整学习计划。帮助孩子设立小目标,例如每周复习一个薄弱知识点,每天坚持做错题本等。这样,孩子会感到有明确的努力方向,而不是陷入迷茫。
四、调整心态:鼓励孩子坚持与努力
考试成绩有高有低,这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常态。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一种健康的学习心态,让孩子明白:学习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成绩不理想只是暂时的,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未来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升。
家长可以这样做:
1.树立积极的榜样: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在工作或学习中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法,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但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和解决它们。
2.关注孩子的情绪:留意孩子在考试后的情绪变化。如果发现孩子长期情绪低落、失眠或焦虑,请及时与学校的心理老师沟通,或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家是讲“情”的地方,是温馨的港湾和心灵的栖息地。只有保持和谐的、融洽的、美好的亲子关系,家长对孩子的引导才能更有效。请一定记住!家长要和孩子站在一起打败问题,不要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