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精妙的艺术,更是温暖的修行。三尺讲台方寸间,既需锤炼匠心的技艺,更需守护育人的温度。当预设与生成、理论与实践相碰撞时,青年教师们如何以专业智慧与人文情怀巧妙化解?温江二中青年教师成长学院特别策划“我最闪亮的教学智慧”系列,撷取真实课堂中的灵动瞬间,记录青年教师们闪耀课堂的育人智慧。
作者简介:
黄意贡 高中数学教师
我的高三数学之路
站在高三教室的讲台上,望着台下几十双充满期待又略带紧张的眼睛,我深知高三这一年对他们意味着什么。作为青年教师,我时常思考:如何让高三数学课堂既高效又焕发生机?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完成繁重的知识传授,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同时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经过将近一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新老师接手班级,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会遇见什么问题。但没关系,咱主打一个“因班施教”,不同班级,不同态度,不同讲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会感受得到的。当然,光靠“爱的感化”还不够,自己肚子里也得有货,刷题刷到怀疑人生,选题选到眼花手抖。最重要的是,作为新教师,别总端着老师的架子,偶尔和学生一起锻炼、聊聊八卦、吐吐槽,他们反而更买账。毕竟,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他们觉得你像班主任,你觉得自己像他们的“老铁”。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最重要的环节莫过于讲题。如何讲呢?首先,这道题必须是你自己做的;其次,必须以学生的心态去做;最后,不要站在那里高高在上去做这个事情,不要傲慢,要像个初学者一样去读题。按学生的状态做完这道题,记录一下心里卡住的那几个点,你是用哪条路,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突破的,你是怎么战胜自己的情绪继续突破的。
在讲解三角函数图像变换时,我设计了一个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从最简单的正余弦函数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思考振幅、周期、相位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我鼓励学生先猜测图像的变化规律,再通过绘图来验证。这种"猜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数学发现的乐趣。课后,小A同学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数学好像挺有趣的耶!"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师生共同探索的思维之旅。
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学生们的变化。他们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思考的探索者。从去年的几次考试来看,我所教的两个班的数学成绩逐步上升。更可喜的是,学生们对数学学习不再感到恐惧。
回顾这将近一年的教学历程,我深深体会到:高三的数学不是靠“灌”出来的,而是靠“想”明白的。与其直接给学生答案,不如带着他们一起分析、试错、解决,让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思维。最重要的是,和学生产生做题的情绪共赢,并且打样辅助,支持孩子去突破这些重重难关,从“怎么做?”变成“我有个新思路!”。这,就是我最闪亮的教学智慧。
)/images/uploadfiles/202504/20250411155837_7006.jpg)
)/images/uploadfiles/202504/20250411155837_8344.jpg)